目前,世界真正掌握商用飛機配套緊固件生產的國家只有美國、德國和日本,國內尚無人能造出符合商用飛機標準的鈦合金部件。我國已在煙臺投資2個億建立項目生產基地,主要從事商用飛機鈦合金部件研發(fā)和生產,為中國商飛公司的大型商用飛機提供高端零件配套,預計達產后年收入可達10億元,但是要真正投產還需要一個攻關過程。
根據(jù)我國商飛公司提供數(shù)據(jù)顯示,一架大客機需要鈦合金部件約20萬件,按照2018年達到年產150架計算,總需求量為3000萬件。商用飛機鈦合金部件雖然看起來很小,但科技含量卻很高。鈦合金部件產品本身,實質是依托為航天服務的技術實力而向為商用飛機配套服務部件轉換的一個過程。鑒于航空和航天部件技術要求的不同,產品升級轉換的過程仍面臨多個技術難題。未來生產出的產品和普通的緊固件不同,普通緊固件可能只能賣到幾分錢,而鈦合金緊固件價格將可能達到幾美元、十美元甚至是上百美元,產業(yè)前景十分誘人。
我國計劃在2015年首飛的自己研制生產的商用“大飛機”,每架飛機需要標準件110萬件,其中,鈦板及鈦合金部件需20多萬件。商用飛機鈦標準件及鈦合金部件主要包括有:鈦螺栓、螺柱、螺釘、螺母、墊圈、銷、鉚釘?shù)龋?/span>鈦板及鈦合金部件可以大大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飛行性能,降低油耗。
氮化鈦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腐蝕及良好的裝飾性能。世界范圍內鈦的生產加工中50%以上鈦棒應用在航空領域,飛機的輕量化是航空業(yè)發(fā)展不變的主題,今后20年間新客機需求量大概為1萬架左右,今后主要機種的輕量化將使鈦及鈦合金的用量大增。而在其他領域,鈦的需求增長主要集中在海水淡化設備、LNG設備、原子能發(fā)電所、氯堿設備、PTA 設備、大型建筑物的屋頂、船舶、醫(yī)療外科等領域。
鈦棒及其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無磁性、低阻尼、高低溫性能好、與炭復合材料的相容性好、與生物相容性好等突出優(yōu)點,但其耐磨性和硬度很差,為了解決這方面的不足,真空氮化鈦膜層工藝很好的節(jié)約了這方面的問題。為此現(xiàn)將氮化鈦退鍍方法做些介紹,可對大批量生產中出現(xiàn)的有缺陷的膜層應進行及時退除。